2019小目标“防打脸”指南
从新年第一天开始
票圈就飘满了朋友们2019年的小目标
但是...如今一个月快过去了
有些朋友的小目标
估计早就不知道忘到哪里去了
比如...说好的早睡早起,11点之前睡
结果...
死猪不怕开水烫
越是放假夜越长
嘴里唱着燃烧我的卡路里
结果...
转眼夜宵又点了火锅米饭大盘鸡
还安慰自己过年可以多吃点...
信誓旦旦地告诉自己寒假一定要出去结识新朋友
今年一定要找到对象
结果...
还是被窝舒服呐
找对象不急还有一年呢
说好的每天英语一小时
准时打卡不放弃
结果...
卡是每天都打了
可是都只看了一眼标题
上述大型恍恍惚惚打脸现场,是不是让人觉得自责、惭愧,抱怨自己的不坚定和没毅力,眼里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别太难过,因为,你真的不是一个人!
曾有好事之人专门去健身房调研分析,发现每年一月的开卡量总是最高的,健身房人数也是最多的,可是在二月、三月之后人数就回归到正常水平。因为大多数人喜欢一开始为自己设立各种计划,斗志满满,告诉自己“就从这新的一年开始,我要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种种原因还是回到了以前的生活轨道。
心理学学者Janet Polivy和Peter Herman认为,这是一种“错误愿望综合症”的体现。
他们的研究表明,人们经常低估实现自我提升目标所需的工作和努力,在设立了不合理的目标并毫无意外地失败后,往往会再次设立另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用来消解、抚慰心中的愧疚感,于是形成了一个“失败—努力—继续失败”的怪圈。
在谈论如何走出这个怪圈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小目标
人们为何热衷于设立小目标
为了更好的自己
不论是早睡早起,还是学一门小语种,还是下定决心要减肥,都是为了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但是道理我们都懂,为什么自己就是做不到呢?弗洛伊德为我们做出了解答,他认为人的精神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是升华的状态。
我们会把健身给忘了却不会忘记吃饭甚至加个宵夜,是因为吃饭属于本我状态,是最直接的欲望;而健身则是超我的意识,代表着道德化判断,两者就好像脑袋旁边飞舞的小天使和小魔鬼,在双方的拉扯中,往往最原始的欲望会占据上风。
利用社交平台督促自己
不为人知的愿望大多都摆脱不了静悄悄地来,静悄悄地去的宿命,在朋友圈呈现自己的新年小目标不仅能够进一步塑造自己的社交人格,更多是因为我们希望他者的凝视能变成鞭策自己完成目标的动力。
如何有效实现自己的小目标
万事开头难,中间难,最后更难。为了避免让一个一个的小目标破产,立了之后就要付诸行动把它扶稳,可以参考以下几步:
科学地设立目标
如果一开始的目标都没有设立好,在初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容易碰壁,进而产生悲观主义和失败主义,有可能让一整年的小目标通通泡汤,因此可以引入经典的SMART原则对于自己的目标进行衡量
长久的同行者
一群好的共同目标执行者不但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更是可以让人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想坚持的时候小伙伴们的加油鼓劲比什么都有效。英语打卡小组、乐器爱好者群、相约减肥健身的室友,甚至是仰慕已久的男神/女神,都值得拥有。
及时的奖励反馈机制
人们更喜欢玩游戏是因为游戏每个关卡都会解锁新成就,给予充分奖励,立马就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在坚持半年练出马甲线、坚持1年入门一种乐器和可以当晚就能享用楼下宵夜、玩了就能吃鸡(不存在的)的《绝地求生》之间,当然会选择后者“活在当下”。
执行flag的行动力递减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看不到目标反馈,实现目标带来的好处往往需要太久才能显现,这时要人为地设置一些好处,将一个长期的目标划分成一个个小阶段,在每个小阶段给予自己够多的奖励,并记住得到奖励时的喜悦,有助于自己坚持下去。
让自律逐渐变成习惯
意志力是一种资源,你每一次使用它,就会损耗掉一些。但是,在某一种情况下,你的自律行为可以不再损耗你的意志力资源。这种情况,叫做“习惯”。习惯驱使下,很多看起来难以实现的事情也可以变成日常,高中时六点起床的习惯在现在看来无法想象,但当时习以为常。物理中有个词叫惯性,当车轮开始滚动起来时,推起来就不是那么费力了。
年年定目标,目标何其多
定下的目标不在于数量多少
得看能实现多少
从今天起,做一个实现目标的人
看书、健身,周游世界
年底交上一份打满勾的心愿清单
你就是票圈最靓的崽
你可能感兴趣: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文字 | 郑浪涛 部分来源于网络
排版 | 郑浪涛
责编 | 夏紫薇 陈艾媛 王文珺